普洱茶文CHA WEN
鹤庆张家的思茅恒盛公、边地的各土司以及其他各种势力的资本也冲进勐海,到1937年,勐海茶庄达到二十多家,洪记的产量也达到每年七八千担。
1927年,鹤庆帮龙头张静波,在勐海创办恒盛公茶庄,野心勃勃的他,还斥巨资聘请思茅的老师傅,到自家茶庄制茶。恒盛公茶庄的开办,是云南石屏帮、玉溪帮、腾冲帮、鹤庆帮这四大商帮齐聚佛海的重大信号,这也是勐海茶叶制售实力大幅提高的信号。
恒盛公是一家从光绪年间就从事藏销茶叶贸易的老字号,原在思茅,后移到勐海建厂,一度改变商标,为藏胞怀疑,销量锐减,便急忙恢复老招牌,在每沱茶内,仍揉进一绵纸,纸上印有“思茅恒盛公”字样,才又恢复了销路。
民国16年(1927),鹤庆富商张静波派缅甸景栋栈的经理傅孟康到佛海成立“恒盛公茶庄”。同年,云南回族苏兴元在城子脚设茶灶一盘,制造紧茶二三百驮,售予“洪记茶庄”,年产茶1000担。
鹤庆商帮中以经营茶叶为主业的商号有24家,其间,实力较强的是恒盛公、鸿盛昌、义兴公商号和怡怡茶庄、福云茶庄。他们是鹤庆商帮中经营茶叶的主导,人们称之五大茶庄。 五大茶庄之首,乃恒盛公商号。
光绪二十三年(1897)后,思茅设立海关,茶叶加工出口 销售繁荣。光绪年问,思茅城区加工茶叶较有名的是:同仁 利、恒盛公、裕泰丰、信和仁等几家商号,每户有揉茶灶2盘, 每盘灶年加工茶叶少的四五百担,多的高达千余担,加工出 口的茶有圆茶、方茶、紧团茶、双喜茶等。
走出深宫大院的普洱茶,很快在继承古老传统的同时注入崭新的“现代商业”意识,并成就了雷永丰、乾利贞、恒盛公、大有庆、钧义祥等一大批民国时期的茶庄商号。他们纷纷在经营方式、产品开发和包装上下功夫,并在昆明、上海、香港甚至在缅甸、泰国、新加坡等设立销售机构,进一步拓展了普洱茶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