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CHA WEN
在此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永昌祥、洪盛祥、茂恒、恒盛公和福春恒等为代表的云南商号积极拓展对外贸易业务,除利用传统的滇缅印陆上马帮道外,还以驮马、汽车、火车、内河及海运等方式,开辟了从云南陆路(驮马或汽车)经缅甸,换火车到仰光,再以海运至加尔各答,转陆路达西里或西藏的陆、海联运新线路,局部地或初步地实现了西南丝路向近代化的转化。
随后,他和李拂一联手发起成立“佛海茶业联合贸易公司”,将当地的中小茶庄联合起来,摆脱洪记和思茅恒盛公两大茶号的控制,自己将紧茶运到印度葛伦堡销售。
1943年、经营销藏茶叶的商号主要有:茂恒、恒盛公、永昌祥、铸记、达记、复云茶庄、宝元通、德兴隆、新兴、复春和、新华茶庄、协恒昌、协厚昌、复顺和、同裕丰、复顺昌、元春茂、寿昌记、益恒昌、鸿发祥、福瑞昌、仁和昌、利生、洪兴祥、长兴、宝兴元、和利记、洪兴祥、协恒昌、德兴隆等已不下30多家。这其中茂恒、恒盛公、永昌祥已发展为滇商三大巨头,在维西、中甸、昌都、拉萨、亚东帕里、印度葛伦堡、加尔各答设有分栈。
据李拂一《佛海茶业概况》(1939年)记载,到1936年,勐海的茶庄、茶坊有20多家,当年生产普洱茶3万多担,其中出口的“圆茶”、“砖茶”、“紧茶”及“散茶”等普洱茶16500担,产量最大的洪记茶庄为4000担,其次是可以兴2000担、恒盛公1700担,由佛海打洛关和经孟连中缅边境出口,销地遍暹罗、缅甸、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及中国西藏等各地,其中以西藏之销量为最大。
滇西马帮除了上述统称,还有各自的帮名。帮名一般以姓氏为标志写在帮旗上。由于马帮多系商业性营运,都有自己在各地的东家。如鹤庆帮专为张家在西藏、印度开设的商号"恒盛公"服务
光绪年间,思茅城区加工茶叶较有名的是同仁利、恒盛公、泰裕丰、信和仁等几家茶号,每户年产量少的四五百担,多的高达千余担,加工出口的有圆茶、方茶等。
那时,佛海最大的茶庄是腾冲董家开设的洪记和鹤庆张家开设的思茅恒盛公号。这两家茶庄资金充足,运输量较大,并与当时主政的英国殖民者关系密切。
道光三十年(1850),思茅厅外来人口户籍已达5571户,为土著户1016户的4.5倍,多为商人,茶叶加工出口销售繁忙。到光绪年间,思茅城区较为出名的茶叶商号有同仁利、恒盛公、裕泰丰、信和仁,加工的茶叶有圆茶、方茶、紧团茶、双喜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