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CHA WEN
最早的一家普洱茶庄叫张堂阶。在此之前,勐海茶叶散茶远至思茅揉制。藏族在三月和十月,两次来思茅买茶。
1946年,佛海茶厂1942年所收购的紧茶数千担被售与思茅恒盛公,后者将这批茶全部销往西藏。
“恒盛公”商号生产的紧茶,“永昌祥”出产的藏庄茶,“洪盛祥”生产的紧茶与砖茶,都深受藏胞喜爱。
光绪年间,思茅城区加工茶叶较有名的是同仁利、恒盛公、泰裕丰、信和仁等几家茶号,每户年产量少的四五百担,多的高达千余担,加工出口的有圆茶、方茶等。1914年,普洱道署由宁洱进驻思茅,思茅城区就有制茶商号22家,年制茶万担左右。
1928年实力雄厚的鹤庆商人张静波入驻佛海,开办恒盛公茶庄,张还高薪请来思茅师傅来茶庄做紧茶,至此,云南的四大商帮石屏帮、玉溪帮、腾冲帮、鹤庆帮全都聚集佛海,这种经济成分的组成其优势与竞争力已胜于易武,1928年至1937年间又有省内外一些实力不等的商人相继入驻佛海办茶庄,1937年佛海私人茶庄已达20多家与易武已不分高下,成为澜沧江西岸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
在普洱茶主产区又出现了十余家茶行和茶行分号,其中名气较大的洪盛祥、恒盛公、同庆号、乾利贞、可以兴、云生祥、雷永丰等产量较大。同时,下关、顺宁(今凤庆)的洪兴祥、永昌祥、复协和、茂恒、复春和等也加入其中。
早在光绪年间便从事对西藏茶叶贸易的“恒盛公”,专门加工揉制销西藏的紧茶,设在勐海的茶厂一年产茶二万包左右。“恒盛公”茶厂原在思茅,移到勐海建厂后,一度改变商标,为藏胞怀疑,销量锐减,便又恢复老招牌,在每沱茶内,仍揉进一白棉纸,纸上印有“思茅恒盛公”字样,才又恢复了销路。
1928年实力雄厚的鹤庆商人张静波入驻佛海(今勐海),开办恒盛公茶庄,张还高薪请来思茅师傅来茶庄做紧茶,至此,云南的四大商帮石屏帮、玉溪帮、腾冲帮、鹤庆帮全都聚集佛海,这种经济成分的组成其优势与竞争力已胜于易武,1928年至1937年间又有省内外一些实力不等的商人相继入驻佛海办茶庄,1937年佛海私人茶庄已达20多家与易武已不分高下,成为澜沧江西岸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